禪與科學 :禪修應對偏頭痛
據世衛組織2012年的報告顯示,在全球成人中,過去12個月內至少出現過一次頭痛症狀者占47%;18-65歲的成年人中,則有1/2至3/4的人曾在過去一年中犯過頭痛;其中超過10%的人出現過偏頭痛。約4%的人每個月頭痛的天數至少達15天。另據科學研究,長期偏頭痛的人還容易出現焦慮、憂鬱的症狀,同時,這些症狀又會加劇頭痛的程度。 禪修應對偏頭痛 所謂「頭痛欲裂」、「痛不欲生」,相信偏頭痛者對此體驗頗深,更兼疼痛持續數小時到數天不等,真可謂苦不堪言;痛到極致者,甚至以頭撞牆來試圖轉移痛點。若這般頭痛頻繁發作,對於普通的戶外活動只能望而卻步,正常的工作學習也變成了奢侈夢想,很多人還因此而引發了精神方面的抑鬱,落落寡歡,毫無生趣。 有多少人正在經歷偏頭痛? 據世衛組織2012年的報告顯示,在全球成人中,過去12個月內至少出現過一次頭痛症狀者占47%;18-65歲的成年人中,則有1/2至3/4的人曾在過去一年中犯過頭痛;其中超過10%的人出現過偏頭痛。換句話說,100個18-65歲的成人之中,偏頭痛的人占十多個。約4%的人每個月頭痛的天數至少達15天。另據科學研究,長期偏頭痛的人還容易出現焦慮、憂鬱的症狀,同時,這些症狀又會加劇頭痛的程度。 偏頭痛問題容易解決嗎? A答案是否定的。 首先,偏頭痛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。現有的研究認為,偏頭痛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,而遺傳病的治療充滿挑戰性。其次,偏頭痛的有效診斷有所缺乏。據世衛組織報告,在全世界範圍內,本科醫學教育用在頭痛專題上的時間僅有4小時。部分公眾也意識不到頭痛需要正規治療,一旦頭痛發作,很可能不會就醫,而選擇就近購買藥物服用,因此得不到針對性的治療,導致病情拖延。 此外,長期緊張和疲勞容易誘發偏頭痛。現代生活處處充斥著緊張與壓力,因此治療很難一蹴而就。部分女性在月經期易偏頭痛,這又與內分泌和代謝相關,要完全調整的確有難度。還有的與飲食相關,至於是哪一種飲食誘發偏頭痛,每個人都不太一樣。 替代療法的应用 控制偏頭痛所用的藥物,長期使用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;另外,偏頭痛反覆發作時,也缺乏特效止痛藥;兩種因素疊加在一起,導致很多人面對偏頭痛時開始使用替代療法。呂貝卡·韋爾斯(Rebecca Erwin Wells)等人在2008年所發表的論文中指出,美國國家衛生局在2007年訪談調查了2萬3千餘人,發現在過去的三個月中,約有2740萬的美國成人曾頭痛過,其中49%的偏頭痛者曾在過去一年中使用過替代療法,而替代療法中,深呼吸、打坐冥想、瑜伽這三項身心療法(Mind/body interventions),是最常用的。 根據2008年12月美國替代醫學中心,及隸屬於疾病防控中心的衛生統計中心發布的調查資料,成人使用最多的替代療法是:天然產品(17.7%)、深呼吸(12.7%)、打坐冥想(9.4%)等;而孩子們使用最多的替代療法中,天然產品、深呼吸、瑜伽、按摩、打坐冥想位列前8名。可見人們對這些方法並不陌生,而且使用較多。 至於替代療法緩解偏頭痛的滿意度,2013年亞當斯(Adams)等研究者曾有所總結。他們在《頭痛》(Headache)第53期發表論文,回顧了所有相關文獻,指出:使用替代療法的人數眾多,除美國外,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,19%的偏頭痛者在過去的12個月中至少諮詢過一位替代療法師;意大利對頭痛者進行的三項研究表明,偏頭痛者中有31%採用了替代療法。至於替代療法對頭痛的緩解作用,很多頭痛者表示滿意度很高。譬如蘭伯特(Lambert)等人曾指出,60%的受調查者認為替代療法能減輕或極大減輕他們的頭痛;馮·彼得(von Peter)等人指出,60%受訪的頭痛者認為替代療法可能有減緩頭痛的作用。而武科維奇(Vukovic)等人的研究表明,替代療法療效的滿意度與頭痛程度相關,其中39%的偏頭痛者認為有效。 禪修緩解偏頭痛的研究 替代療法不等於禪修,而是一個比禪修大得多的概念。那麼,禪修用以緩解偏頭痛的作用又如何呢? 2014年3月刊的《疼痛護理》(Pain Manag Nurs.)發表了一篇文章,標題為「禪修療法:偏頭痛患者初次習練即見效」(Meditation-based treatment yielding immediate relief for meditation-naive migraineurs)。共27位年齡在26-71歲之間的偏頭痛者報名參加此項研究,對報名者的要求是正在頭痛、從未練習過禪修,每月頭痛發作次數2-10次不等,並且有偏頭痛的診斷書證明。禪修前後,人們分別自我報告頭痛程度,並用李克特量表(Likert scale)測量情緒緊張度(範圍為0-10,數位大小與情緒緊張度成正比)。20分鐘的禪修後,疼痛降低率為33%,情緒緊張度降低43%。作者認為,既然禪修有如此明顯的減輕疼痛、降低緊張度的作用,護士可以酌情採用以幫助頭痛者快速緩解疼痛,或者他們自身可以在等待藥物生效的同時進行禪修,來輔助緩解頭痛和緊張情緒。 2008年8月發表在《行為醫學期刊》(J Behav Med.)上的文章「偏頭痛和禪修:宗教性禪修有用嗎?」(Migraines and meditation: does spirituality matter?)稱,83位從未有過禪修經驗的偏頭痛頻繁發作者,被分別教授了4種禪修方法:宗教性禪修(Spiritual Meditation)、內觀世俗性禪修(Internally Focused Secular Meditation)、外觀世俗性禪修(Externally Focused Secular Meditation)、肌肉放鬆法(Muscle Relaxation),每天修20分鐘,前後修了一個月。與習練其他三種方法的人相比,習練宗教性禪修的人頭痛發作頻率極大降低,焦慮和副作用極大減少,同時疼痛忍受度、與頭痛相關的低效能度(self-efficacy)、與存在相關的幸福感大幅提升。 2014年第54期《頭痛》(Headache)刊登了一篇《禪修對於緩解偏頭痛的效果的隨機對照實驗:初步研究》(Meditation for Migraines: Read more about 禪與科學 :禪修應對偏頭痛[…]